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历史019 | 基辅罗斯和俄罗斯统一国家

2015-10-11 饭游记

每当人们看到现代历史中有许多辉煌的成就属于斯拉夫人的姓氏时,就会产生许多疑问:


斯拉夫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为何称之为斯拉夫?

为何会产生如此众多、诸如柴科夫斯基、肖邦和托尔斯泰这样的艺术家和文学家?



1. 斯拉夫人的起源


百度百科注释①:斯拉夫(slav)是古代日尔曼人东部民族与斯基泰人联合开始大规模迁徙后自己使用的名称,按照斯拉夫语系中的含义,有荣誉、光荣的意思。东欧地区的很多非斯拉夫人也被斯拉夫化,是欧洲最大的民族。其分布范围主要在欧洲东部和东南部,少数居地则跨越亚洲北部,远达太平洋地区。


现今生活在维斯瓦斯流域的人们都知道斯拉夫始祖的故事:


据说,远古时代斯拉夫人的始祖名叫潘诺,他有三个儿子:列赫、捷克和罗斯。孩子们长大成人后,便告别家乡潘诺尼亚,出外闯荡。


列赫在西北地区自立门户,形成现在的波兰人。

捷克则在西南部娶妻生子,他的后代就是今天的捷克人。

罗斯到了北方,于是有了后来的俄罗斯人。


尽管关于斯拉夫起源的传说在斯拉夫各民族中不尽相同,但是,种种传说世世代代支持着斯拉夫人同祖同宗这一理念。


然而,最新考古学的材料却表明古代斯拉夫人的发源地在第聂伯河维斯瓦河流域即今天的波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当时也不被叫作“斯拉夫人”而是维内德人、斯克拉文人和安特人


公元一至二世纪,罗马历史学家普林尼已经在史书中提到了维内德人,其中以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最为著名。


塔西佗


塔西佗提到的维内德人,居住在喀尔巴阡山脉东南到德涅斯特河之间的地区;斯克拉文人居住在西起萨瓦河、东到德涅斯特河、北抵维斯瓦河的地区;安特人在第涅伯河与德涅斯特河流域之间。


注释②:

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记载了日耳曼民族的本源及国家形象。塔西佗是一个优秀的观察者。书中描写的七个原始部落之一“Anglii”,它在历史上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盎格鲁”,是全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先祖。


2. 斯拉夫人版图变迁


公元6至7世纪,斯克拉文人发展迅速并向巴尔干半岛迁移。


5至6世纪是一个尚武的时代,由于民族迁移引发的争端频繁,维内德人、斯克拉文人和安特人的部落同盟,开始对拜占庭进行掠夺。他们虽然武器落后,只有盾和标枪,但是,作战时勇猛顽强、灵活机智。在逃避敌人追赶时,潜入水中,嘴上衔一根芦苇杆帮助呼吸,令拜占庭人很头痛。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征战,斯拉夫人几乎占据了整个原来由君士坦丁堡控制的巴尔干半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葛新生)

“随着外部世界对维内德人、斯克拉文人和安特人的了解愈深,维内德和安特人的称谓逐渐被斯拉夫所代替。斯拉夫是斯拉夫人的自我称谓,来源于斯拉夫语CΛOBΛ,即说话和语言的意思,那么斯拉夫就是斯拉夫人自认为相同的人。”


到了公元7世纪,斯拉夫人已经分成了东、西和南三支。


西部斯拉夫人的第一个国家萨莫位于今天的波希米亚,持续了大约35年,据说是由一个法兰克商人于623年建立的。


约在公元830年时,大致在原萨莫国土上又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大摩拉维亚

西部斯拉夫人的另一个早期国家是波兰,该国初建于10世纪后期,史称大波兰公国。梅什科当选为大波公国的第一任大公。


南部斯拉夫人建立起来的第1个国家是保加利亚王国,公元680年定都普利斯卡,国王是阿斯巴鲁斯。这个国家是由来自亚洲的突厥族保加尔人和斯拉夫人共同建立的,后来保加尔人被斯拉夫人所同化。


南部斯拉夫人建立的第2个国家是塞尔维亚王国,850年时建立,费拉斯蒂米尔为开国元勋。


与此同时,东部斯拉夫人在东欧平原建立起一个早期的封建国家,当代人称它为罗斯。罗斯最初可能是居住在罗斯河一带的古斯拉夫部落的总称,因罗斯河而得名。




注释③:

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使得西、南、东三支斯拉夫人从文化和宗教上一分为二。

公元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东正教和天主教分庭抗礼,从此以后东斯拉夫人属于以东正教为代表的拜占庭文化圈;而西斯拉夫人属于以天主教为代表的拉丁文化圈。至于南斯拉夫人,分属两边。


注释④:

今天的斯拉夫人民族有:

南斯拉夫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

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卢森尼亚人。

西斯拉夫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


3. 基辅罗斯建国


传说罗斯人的首领叫做基伊,他在第聂伯河右岸建立的都城叫做基辅。到九世纪初几乎半数的东斯拉夫部落以基辅为中心实现了联合。此时,建立东斯拉夫人国家的条件已经成熟。


来自北欧的瓦良格人的参与,加快了国家的形成。东斯拉夫人称来自斯堪地那维亚①的日尔曼部落为“瓦良格人”。



斯堪地那维亚半岛

注释⑤:

斯堪的纳维亚(丹麦语、瑞典语:Skandinavien,挪威语:Skandinavia),又译斯堪地那维亚,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则包含丹麦。


9世纪中叶,罗斯部落间互相争斗不休,最后大家都厌倦了,于是互相妥协,他们派代表渡海到瓦良格人那里,请他们来管理和统治。瓦良格人的首领留里克接受邀请,到诺夫属罗德当了王公。


加冕之后他把自己的亲信派到各地,向居民征收贡赋。留里克之后继承他的奥列格在882年南下征服基辅,并把统一国家的中心移到这里,这一年被认为是基辅罗斯的建国之年。


瓦良格人介入的同时,也把他们的管理方法带到了这块土地上,这是一种完全依赖贡赋的方法。这一时期罗斯对拜占庭的贸易和战争促进了罗斯本身经济的发展和拜占庭文化对罗斯的渗透。


4. 拜占庭文化的渗透,定基督教为国教


10世纪末,在罗斯与拜占庭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便是罗斯接受基督教(此处特指东正教,参见注释②东西教会大分裂)为国教。


957年,基辅大公伊戈尔的遗孀奥丽加前往君士坦丁堡拜访拜占廷皇帝。奥丽加的美丽使拜占庭皇帝一见倾心,他向奥丽加求婚,但奥丽加回答说,她还是一个异教徒,要成为基督徒还需要洗礼。洗礼后,通过引用基督教教义,她又巧妙地摆脱了婚姻。


奥丽加是接受基督教的第一个基辅大公,她还让自己的儿子斯维亚托斯拉夫也皈依了基督教。斯维亚托斯拉夫的儿子费拉基米尔当上了基辅大公之后考虑将基督教作为国教。


涅斯托尔在《往年记事》中记载了这样的传说:


费拉基米尔专门派出了一个使团去考查信奉不同宗教的国家,使团回来后向他报告说“伊斯兰教徒没有欢乐,还是禁酒主义者。而罗马天主教的仪式中,看不到荣耀等等。”


费拉基米尔对伊斯兰教徒说,喝酒是罗斯人的乐趣,没有酒他们就活不下去。他也拒绝了犹太教,因为他觉得犹太教的神不够强大,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子民留在耶路撒冷。而罗马天主教和希腊正教也有不足,它们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斋戒。


相比较而言,一个使团成员说,拜占庭的东正教教堂里能见到人间罕见的光辉和壮丽。于是,费拉基米尔决定以基督教为罗斯国教,并娶拜占庭的安娜公主为妻。


拜占庭帝国信奉的基督教,主张政教合一。帝国皇帝就是最高政治首脑,也是最高的宗教首脑。教徒们被要求敬畏上帝同时崇拜大公。


接收基督教是罗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共同的宗教把罗斯与拜占庭紧密地联系起来。随着大批拜占庭神父的到来和罗斯的基督教化过程,拜占庭文化涌入罗斯。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葛新生)

“在罗斯接受了基督教以后,罗斯已经就被纳入欧洲文明之中。但是在1054年,基督教会发生东西教会的分裂以后,欧洲文明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使用拉丁文为主的西方罗马天主教文明和以使用希腊文字为主的拜占廷东正教文明。随着拜占庭东正教神职人员的大批到来,拜占庭文化涌入罗斯。”


5. 拜占庭文化在罗斯的传播


最先在罗斯得到传播的是拜占庭的宗教艺术,到处建起了拜占庭风格的教堂。到十一世纪,众多葱头式的圆顶在罗斯的天空下金光闪闪。当时一个编年史家把基辅称为东方的饰物,君士坦丁堡的匹敌


罗斯统一文字的使用也是与接受基督教密不可分的。罗斯接受基督教后,一种在希腊字母基础上创造的文字所翻译和编撰的文献、以及宗教著作被引入罗斯,同时传入罗斯的还有标点符号,书写材料如兽皮纸、墨水、颜料的制造技术以及书籍的装订技术。这些都对罗斯积累文化知识、发展民族语言起到了推动作用。


采用统一的文字后,罗斯人自己编写和创作的历史、宗教、政论、文学作品也大量涌现。


6. 基辅罗斯分裂,被蒙古人征服


基辅罗斯的政治制度,并没有依照拜占庭的模式形成中央集权。基辅大公把土地分给封邑王公,对于大公之位的继承问题,也没有明确的制度,因此到12世纪时基辅罗斯已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公国。


11世纪中期以来,频繁不断的封建战争对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十字军东侵,引起世界贸易主干线的改道,又使罗斯特别是基辅丧失了往昔的有利地位。但对于罗斯来说,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


1206年,在亚洲的腹地,一个蒙古国家诞生了,于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蒙古人的征服以最为迅猛和激烈的方式,突然登上了世界舞台。


1223年5月,蒙古军同罗斯军决战于卡尔卡河畔,结果罗斯人战败,蒙古人进军伏尔加河东岸。


123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军侵入罗斯东北部,接着又占领费拉基米尔,并向诺夫哥罗德进军。1240年,率军攻占了基辅,并准备远征西欧。1242年远征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在捷克战败后,率军返回伏尔加河下游,建立起一个伊斯兰教国家,金帐汗国,定都萨莱,从此开始了蒙古对罗斯长达240多年的统治。



金帐汗国对罗斯的统治只保留各公国的封建政权,给各王公颁发封造,即治理公国的证书,各公国必须向金帐汗国称臣纳贡,并负担军役。金帐大汗自以为这样一来统治很得意,实际上,反抗蒙古人统治的斗争不断发生。


7. 罗斯经济恢复发展,形成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


蒙古入侵后,罗斯经济遭到了破坏,14至15世纪罗斯经济逐渐恢复,并进入发展阶段。


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统一,逐渐强大的莫斯科公国成为完成统一的中心。莫斯科周围农业发达,莫斯科河河运便利。在过境贸易中,不仅可以征收大批捐税,而且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城市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成了莫斯科公国的首都。


莫斯科大公在领导罗斯争取独立和统一的过程中,按照蒙古的方式发展其军事、税收、土地和政治制度。十四至十六世纪,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逐渐形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葛新生)

“十四到十六世纪是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逐渐形成的时期,罗斯在莫斯科的领导下,争取独立和统一的过程,加强了它的东方化趋势。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要求集中一切力量,于是形成了绝对服从君主和忠于东正教的信仰的社会意识,而莫斯科的大公和沙皇不但继承了金帐汗的绝对权力,而且还将全部领土或者土地作为自己的财产,同时作为控制军事领导力量和建立政权基础的手段,军工领地制和劳役制开始兴起,逐渐形成了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终于成为对罗斯国家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


8. 罗斯的重新独立统一


1328年,莫斯科王公伊凡·卡利达从金帐大汗那里得到了费拉基米尔及全俄罗斯大公的册封,他一面贿赂讨好金帐大汗以获取信任,一面用武力和征税削弱其他公国,他的那些继承者们也如法炮制,使得莫斯科公国的势力不断增长。在伊凡三世统治时期,罗斯最终摆脱了外族奴役的羁绊。



伊凡三世

注释⑥:

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下,西欧对俄罗斯的敌意或宿怨。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东正教群龙无首,虽然大批的拜占庭学者、神父、艺术家来到西方世界,直接促成了后来的文艺复兴,但是东正教和天主教双方的裂痕却并没有弥合。

1469年,罗马教宗保罗二世将逃亡的拜占庭公主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嫁给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正是索菲娅公主及其儿子瓦西里三世的一手推动,拜占庭的仪轨以在罗斯得到传承,东正教文化进一步得到发扬,俄罗斯成了后拜占庭时代东正教的衣钵传人,“第三罗马”


瓦西里三世完成了东北罗斯的统一,此时,罗斯的疆界已是北达白海、南到奥卡河、西抵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分支,面积为230万平方公里,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瓦西里三世死后,伊凡四世继位。



1547年伊凡四世举行加冕典礼,自称沙皇。


注释⑦

伊凡四世,称“伊凡雷帝”,3岁即位,16岁起亲政38年,自称沙皇。



谢谢大家,本集内容完

明天内容预告

世界历史020 | 历史上的伊斯兰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